韓國一家化妝品知名品牌負責人對《環球時報》記者表示,中國游客是韓國化妝品的主要購買力量,得益于中國游客旺盛的需求,今年五一期間,韓國各化妝品品牌店在明洞商區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0%至70%。化妝品銷售額大增,很多百貨店甚至選擇部分擴容。然而隨著MERS在韓國蔓延,取消赴韓旅游的外國游客累計達到12.34萬人,其中中國游客最多。一名負責中國業務的韓國旅行社負責人表示,6月取消來韓旅游的中國游客預計將達10萬人。鑒于此,靠海外游客購買帶動銷售的韓國各商區化妝品商店自然受到牽連。

《環球時報》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化妝品產業曾被視為韓國的內需產業,并沒有在國際市場上分羹,但近年來韓國化妝品出口額、對外銷售額大幅增加,成為改善韓國貿易收支的龍頭產業,韓國的“新特產”。

韓國化妝品產業研究院研究員孫誠敏對《環球時報》表示,韓國化妝品行業對華出口逐年增加,中國人早已成為韓國化妝品的大買家。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進口韓國化妝品規模占化妝品進口總額的19.1%,約1.3億美元,韓國僅次于法國,成為中國第二大化妝品進口來源國。

據韓國金融投資業界和貿易協會統計,韓國化妝品出口市場中,排行前10的多數為亞洲國家和地區,去年韓國面向中國內地的化妝品出口額達6億美元,位居榜首,同比大增89%;第二位為香港地區,也達到4.1億美元,遠超排名第三位的美國(1.6億美元)和第四位的日本(1.5億美元)。

對此,奢侈品零售分析師、無時尚咨詢機構聯合創始人唐小唐22日接受《環球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相較于歐美品牌,韓國化妝品最大的優勢在于比較針對東方人的皮膚,且注重用戶體驗,易于使用,價格也相對便宜。此外,中國年輕人對韓流文化的追崇也是助推韓國化妝品流行的重要因素。但是,從全球范圍來看,與歐美品牌和日本品牌相比,韓國化妝品的企業規模要小得多,國際化程度有很大差距。